华林始祖壮侯胡藩传

胡公讳藩,字道序,号永维,胡公满六十四世孙,邳州之宿迁人,南朝宋定居豫章新吴,是为华林始迁祖。祖怀宁,字世康,一名隋,仕晋为骠骑都尉。父仲任,字降天,官治书侍御史。历官员外散骑侍郎、参领军军事(参军)、宁远将军、建武将军、宁朔将军、江夏内史、游击将军、太子左卫将军、鄱阳太守。

藩公生于东晋简文帝咸安二年壬申(372年)。少孤,居丧以哀毁称。太守韩伯见之,谓藩叔尚书少广曰:“卿此侄当以义烈成名。”州府辟召不就。二弟冠婚毕,乃参郄恢征虏军事。

东晋武帝太元十七年(392年)农历冬十一月,晋以殷仲堪为荆州刺史,时胡藩表兄罗企生为其参军,藩公曾过江陵看望企生表兄。仲堪要藩公相见,接待甚盛,因对仲堪曰:“桓玄意趣不常,每怏怏于失职,节下崇侍太过,非将来计也。”仲堪色不悦。藩退而谓企生曰:“倒戈授人,必致之祸。若不早规(归)去就,后悔无及。”后仲堪果败。晋安帝隆安二年(398年)农历秋七月,王恭以北府兵刘牢之为前锋,联合庾楷、殷仲堪、桓玄举兵,与骠骑大将军司马元显对抗。司马元显自夏口袭仲堪,员外散骑侍郎胡藩经司马元显升任参领后军军事(参军)。义旗起,元显战败,将出奔。藩于南掖门提司马元显马缰控之曰:“今羽林射手犹有八百,皆是义故西人(淮西),一旦舍此,欲归可复得乎?”司马元显直以马鞭指天而己,于是奔散相失。藩追及元显于芜湖,司马元显见藩喜,谓张须无曰:“卿州故为多士,今乃复见王叔治。”九月,刘牢之背王恭倒戈,王恭兵败被杀。十月,桓玄(大司马桓温庶子)、殷仲堪闻王恭被杀,从建康(今南京)退兵至九江,殷仲堪推桓玄为盟主,要杀刘牢之。399年桓玄火并殷仲堪进攻江陵,荆州刺史殷仲堪被杀,东晋政府被迫任桓玄为荆州、江州二刺史,控制了东晋三分之二的地盘。

元兴元年(402年)农历春正月,晋以皇族尚书令司马元显为征讨大都督讨伐桓玄,桓玄打败东晋军队杀死刘牢之,嗣后杀元显,独掌朝政大权。元兴二年(403年)冬十二月,桓玄逼晋安帝退位,迁晋安帝于寻阳(今九江市),自己做皇帝,改晋国号为“楚”。北府兵刘牢之部下建武将军刘裕于元兴三年(404年)农历春二月十八日晨,在京口(今江苏镇江市)率领众兵将何无忌、刘毅等斩杀南徐州、南兖州刺史桓修,正式打出反桓玄的旗帜,三月进攻建康,桓玄只得挟带被逼退位的安帝司马德宗退往荆州。夏四月,桓玄使武卫将军庾稚祖,江夏太守桓道恭共守湓口(今瑞昌市),澹之等引舟师迎战。刘裕派何无忌、刘道规相迎于桑落洲(湓口东北长江之中今新洲属湖北黄梅县、武穴市,东晋时黄梅、武穴地属寻阳,寻阳县治在长江北之黄梅龙感湖之北,义熙八年即412年迁至江南柴桑,原江北境地划入蕲阳即蕲春县,部分地域仍属柴桑即德化县现名九江县,且于清康熙初年划属广济县即今武穴市管辖),澹之羽仪旗帜甚盛,无忌曰:“贼帅必不居此,欲诈我尔,宜急攻之”。众曰:“澹之不在其中,得之无益!”无忌曰:“今众寡不敌,战无全胜,澹之既不居此舫,战士必弱,我以劲兵攻之,必得之,得之则彼势沮而我气倍,因而薄之,破贼必矣。”刘道规曰:“善。”遂往攻而得之,澹之军中惊扰,何无忌之众以为然,乘胜进攻澹之等,大破之。史称桑落之战。时,胡藩从豫章往荆州,乘船行进在长江上。在桑落之战中,胡藩所乘舰为官军所烧,藩公全铠入水,潜行三十许步,乃得登岸,时江陵路已绝,义军既迫,不得复西,乃还豫章。刘裕素闻胡藩为人忠直,敢言于殷氏,为司马元显尽节,召为员外散骑侍郎,引参领军军事(简称参军)。桑落之战后,何无忌又攻克湓口,进据浔阳,遣使奉送宗庙主祐还京师,刘裕加都督江州诸军事。桓玄湓口战败后,又在江陵重振军旅,集中二万水军东下与刘裕同宗从兄弟刘毅相遇于峥嵘洲(今湖北鄂州市),被击败,退往益州,在入蜀的路上被益州督护冯迁所杀。桓玄失败后,刘裕抬出晋安帝复位,录尚书事,控制了东晋朝政。

晋安帝义熙五年(409年)农历春二月,南燕主慕容超乘东晋衰乱之际,又大掠淮北,俘虏了东晋的阳平太守和济阳太守。四月,参军胡藩随刘裕北伐南燕,从建康出发,乘船由淮河入泗水,六月至东莞(今山东沂水),南燕主慕容超先遣公孙五楼、贺赖庐及左将军段晖等,将步骑五万屯临朐(今山东掖县),闻晋兵入舰,自将步骑四万往就之,使五楼率骑进驻巨蔑水。前锋孟龙符与战破之,五楼退走。刘裕以车四千乘为左右翼,方轨徐进,与燕兵战于临朐南,至日向西,胜负犹未决。时参军胡藩合于刘裕曰:“燕悉兵出战,临朐城中留守必寡,愿以奇兵间道取其城,此韩信所以破赵也。”刘裕即遣参军胡藩及咨议参军檀超(韶),建威将军河内向弭,潜师出燕兵之后,攻临朐,声言轻兵自海道至矣。向弭披甲先登,遂克之。南燕主慕容超大惊,单骑就段晖于城南。刘裕因纵兵奋击,燕众大败,斩段晖等大将十余人,慕容超遁还广固,获其玉玺、辇及豹尾等。刘裕乘胜逐北至广固。将拔之夜,佐史并集,忽有鸟大如鹅,苍黑色,飞入刘裕帐里,众皆骇愕,以为不祥。藩公起贺曰:“苍黑者,胡虏之色。胡虏归我,大吉之兆也。”围之明,且攻城,410年春二月丙子日,南燕尚书悦寿打开城门,克其大城。慕容超收众入得小城,刘裕围之,抚纳降附。秋八月,押解慕容超至建康斩首,南燕亡。九月刘裕加封太尉。参军胡藩因征南燕慕容超有功,迁宁远将军。

409年,江南八郡起义军卢循(孙恩妹夫)、徐道复(卢循妹夫)乘刘裕北伐南燕未归,建康兵力空虚之机,于410年初,从广州起兵下南康(今江西赣州市)、豫章(今南昌市),由江西直取建康(今南京市)。夏五月,卢循率军十万,舳舻千计,与屯兵于桑落洲的东晋北府军卫将军豫州太守刘毅激战,卢循在桑落洲(今九江县北江中,今属湖北黄梅县、武穴市)大败刘毅军,直逼江宁(今南京市江宁区),朝廷震动,急召刘裕南归防御。卢循在石头城(今南京)受挫后,又退守九江想力取荆州。冬十月,起义军三万进攻江陵不利,损失万余人退回湓口(今瑞昌市)。十二月,卢循率起义军数万连舰而下,宁远将军胡藩随刘裕大军与卢循战于大雷(今属湖北龙感湖和安徽望江县)、左里(今属鄱阳湖口县),卢循大败又损数万人,仅剩数千人于411年农历春三月退回广东番禺,并袭破广西合浦,经向交州(今属越南多乐府),被交州刺史杜慧度战败,卢循投水自杀。胡藩从讨卢循于大雷、左里,频战有功,封吴平县五等子,寻除鄱阳太守,从伐刘毅。

晋安帝义熙八年壬子(412年)夏四月,刘裕以同宗从兄弟刘毅为卫将军、荆州刺史,都督荆、宁、秦、雍四州诸军事,刘毅又向刘裕奏兼交、广二州,刘裕许之。刘毅常驻荆州,表求东道还建邺(南京)辞墓,去都数十里,过厥不拜刘裕。裕出倪塘会毅,藩请杀之。宁远将军胡藩言于刘裕曰:“公谓刘卫军(指刘毅)终能为公下乎?”刘裕默然久之曰:“卿谓何如?”胡藩对曰:“夫豁达大度,功高天下,连百万之众,攻必取,战必克,毅固以此服公。至于涉猎传记,一谈一咏,自许以为雄豪,加以夸代,搢绅白面之士,辐奏归之,恐终不为公下,不如因会取之。”刘裕曰:“吾与毅俱有克复之功,其过未彰,不可自相图也。”刘裕以是言答胡藩,阴有去毅者矣。后刘裕借故处死刘毅。冬十月,宁远将军胡藩至江陵江津(今荆州市沙市区),刘裕隐于胡藩军中,在江津牛牧寺将刘毅斩首,宣其罪,剪除了后患。裕谓藩曰:“昔从卿倪塘之谋,无今举也。”刘裕并分荆州十郡为湘州,荆湘自此分矣。义熙九年(413年)春二月,刘裕加太傅、扬州牧,掌控了东晋军政实权,宁远将军胡藩随太傅刘裕自江陵东还建康,随后胡藩升迁建武将军。

晋义熙十一年乙卯(415年)春正月,平西将军司马休之向安帝上表罪状刘裕,二月,刘裕调兵至江陵,与休之兵战于破冢,振威将军徐逵之及参军王允之战死,独参军蒯恩勒兵不动,刘裕军于马头(马头城位于荆州公安县北)。休之大将鲁轨乘胜攻之,不能克,乃退。三月,休之率诸将济江、鲁轨、司马文思,将兵四万临峭岸置阵,军士无能登者。刘裕怒,自披甲欲登,诸将谏不从,怒愈甚。太尉主薄谢晦向前抱持刘裕,裕抽剑指晦曰:“我斩卿!”晦曰:“天下可无晦,不可无公”。建武将军胡藩领游兵在江津(今沙市),刘裕呼胡藩使登,藩有疑色,刘裕命左右録来欲斩之。胡藩不受命,顧曰:“正欲击贼,不得奉教”。“或前死耳。”乃以刀头穿岸,少容足指,腾之而上,随之者稍多。既登岸,直前力战,司马休之兵不能挡,稍引却,刘裕兵因而乘之,休之兵大溃,遂克江陵,休之、宗之俱北走。此战建武将军胡藩有功,迁宁朔将军,参太尉刘裕军事。

晋义熙十二年丙辰(416年),刘裕再次率兵准备北伐,冬十二月,出任东晋相国并封徐州之彭城等十郡为宋公国,备九锡之礼。藩公以宁朔将军参相国刘裕军事,统别军。次年丁巳(417年)春三月,太尉相国宋公刘裕率水军自淮泗入清河,将从沂河西上,先遣使假道于魏以灭后秦。刘裕命王镇恶等克洛阳,进潼关,但在潼关被秦兵所拒不得前,久之乏食,王镇恶遣使告之刘裕调粮。裕借魏之河道行舟,运送粮草,魏军以数千骑缘河,随裕军在北岸监督裕军西行,裕军于南岸牵百丈拉纤,时风水流急,有漂流北岸者,辄为魏军所杀,刘裕遣军击之。夏四月,刘裕遣白直队主丁日午,帅仗士七百人,车百乘,渡北岸,去水百余步,却为月阵,两端抱河,车置七仗士,事毕,使翌一白旗,魏人不解其意,皆未动。裕先命宁朔将军朱超石戒严,白旗既举,超士率二千人马往赴之,齐大弩百张,一车二十人,设彭排于辕上。魏人见阵营既立,乃进围之,长孙嵩率三万骑助围,四面肉搏攻营,弩不能执,时朱超石别齐大鎚及矟千余张,乃断矟长三四尺,以鎚鎚之,一矟辄洞贯三四人,魏兵不能挡,一时犇溃,死者相积,临阵斩河者薄千,魏人退还畔城(今山东聊城市)。宁朔将军朱超石,又率宁朔将军胡藩、宁远将军刘荣祖各率所统之军追击,又破之,杀获千计。藩与超石等击姚业于蒲坂(今山西永济县),超石失利退还,藩收朱超石所舍资实,徐行而返,业不敢追。胡藩擅长射箭,魏军望而退之,破北魏河上兵。藩参相国太尉军事,统别军在河东。时暴风漂辎重,舰度北岸,魏军牵得此舰,藩气厉心愤,率左右十二人,乘小船径往。魏骑五六百,见藩来,并笑之。藩素善射,登岸射之,贼应弦而倒者十许人。魏军皆退,悉收所失而返。魏主拓跋嗣闻之,乃恨不用崔浩之言。秋八月,宁朔将军胡藩随刘裕破长安,后秦姚弘降,为刘裕消灭羌族贵族的后秦政权立下了战功。

晋恭帝司马德文元熙元年己未(419年),东晋相国刘裕进爵为王。次年庚申(420年),刘裕废晋恭帝自立,改晋国号为宋,都建康(今南京),东晋亡,南朝开始,史称刘宋。宋武帝刘裕论评司马休之及广固之功,封藩阳山县男,食邑五百户。

宋少帝景平元年(423年),藩公坐守东府,开掖门,免官,寻复其职。文帝元嘉四年(427年),藩官江夏内史。刘宋元嘉七年庚午(430年)春三月,宋文帝刘义隆自践位以来有恢复河南之志,诏简甲卒五万给右将军刘彦之,统安北将军王仲德、兖州刺史笁灵秀舟师入河,又使骁将军段宏精骑八千直指虎牢,豫州刺史刘德武将兵一万继进,后将军长沙王义欣将兵三万监征讨诸军事。先遣殿将军田奇使于魏,言于魏主拓跋焘收复河南宋土,不关河北。刘裕又以前南广平太守为司州刺史,长沙王义欣出镇彭城(今江苏徐州市),为众军声援,以前鄱阳太守、江夏内史胡藩征为游击将军,出戍广陵(今江苏扬州市),行州府事。秋七月,魏洛阳、虎牢戍兵皆弃城去。战事结束,藩转太子左卫将军。

宁朔将军胡藩自东晋元兴三年(404年)夏四月起任参军,追随刘裕战桓玄,讨卢循,征南燕慕容超、攻司马休之,破北魏拓跋嗣河上兵,灭后秦姚泓诸战中屡立战功,初封吴平县五等子,又封为阳山县男,食邑五百户,锡(锡通赐)土豫章,官鄱阳太守,刘宋文帝时又迁太子左卫将军。藩公爱新吴(三国时置新吴县,后改名江西奉新县)华林山水之美,遂就其地而居焉。我安定胡氏有以藩公为华林堂始祖,并扬名“华林世家”盖由此始也。

藩公妣穆氏,封一品夫人,继配韩氏。藩公因居京师,戎马一生,转战各地,庶配妻妾有陈氏、田氏、滕氏、上官氏、司马氏、焦 氏、石氏、薛氏、覃氏、宠氏、娄氏等,共有子六十八人。藩公殁于刘宋元嘉十年癸酉(433年),享年六十有二,卒葬豫章西(今南昌)称太守墓是也,谥号曰庄侯。

藩公长子名镇,字承仁,号隆世,南朝刘宋文帝时官西阳(今湖北黄冈市,治所在团凤县上巴河附近)太守,孝武帝时迁员外郎、累迁中书侍郎。生子谌之、谟之、谐之、乾秀。谐之字元孚,刘宋顺帝升明元年丁巳(477年),萧道成以萧赜(音责)为西讨都督和江州刺史王友同镇湓口(今瑞昌),以江州别驾豫章胡谐之守镇寻阳,有功,南齐时历左卫将军,加给事中、梁州刺史领卫尉,赐爵关内候。隆世公卒,乾秀嗣,守国。

藩公次子名钟,一名忠,字季直,刘宋文帝时任御史。生子三:世贵、世爵、世荣。世爵字绍芳,因叔父遵世参与篡权夺国之乱,逃往北方改名深,仕夏国,北魏太武帝克夏,世爵即深公以款降,赐爵武始候,官河州刺史,生子二:长真,次国珍,为藩公曾孙也。

藩公三子名铠,字仲器,官吉水县令。生子修之,字儒进。

藩公之子景世(诞世兄),官车骑将军,新兴太守。

藩公之十四子遵世,官藏资宁远参军,去职归家。元嘉二十四年丁亥(447年),与孔熙先同逆谋,参与刘裕庶子刘义康夺权作乱,图谋宋文帝刘义隆,事泄。文帝以藩功,不欲彰其事,遵世在江州(今九江市)以他事被诛,藩公还有其它公子参与其事被秘密诛杀。

藩公十六子诞世,与十七子茂世欲奉庶人刘义康,于宋文帝刘义隆元嘉二十四年丁亥(447年)冬十月壬午日,率郡众二百余人,杀豫章太守桓隆之,据郡反,攻破郡县,欲奉前彭城王刘义康(刘裕之庶子)为主。值前交州刺史檀和之去官休假归,过豫章,领兵讨平击斩之。

藩公之子茂世,与兄弟诞世奉贬为庶人的刘义康作乱,归罪。因胡藩对刘宋王朝有功,徙边远州郡,后得还故里。

藩公子景世弟宝世,诣廷尉归罪,并徙远州。

藩公还有子锹公、金壹 公等未详,其余诸子俱失传。

南朝刘宋时,藩公因诸多儿子不遵法度,参与刘裕庶子刘义康,图谋孝文帝刘义隆夺国之乱,子孙散居各地。厥后修德行仁,庆远泽长,使胡姓成为豫章四大姓(胡、罗、邓、熊)之一,是为豫章名族。从唐宋开始,胡藩裔孙公五子珰、瑜、琼、王告 、球后裔从奉新迁播各地,江西华林胡氏又成为全国胡姓繁衍中心之一。胡藩南朝《宋书》、《南史》有传,还有史迹载《资治通鑑》等史册。

作者:湖北武穴 胡雄杰

编辑:胡艳





相关文章